孤独最好的解药
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
成为那个先主动联系的人
去主动联系
去保持联系
不要忘记时不时去联系你的朋友
做那个先发短信的人
做那个安排活动的人
做那个约人吃饭的人
主动一点
绝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
是啊
每个人都很忙
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难
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
在这种时候
我们很容易以为
“我根本不重要/没有人喜欢我/没有人需要我”
不要让你的朋友
陷入到这些想法里
去联系你的朋友吧
去做那个主动出现的亮堂堂的人吧 source
你人生的目标,不应该是“爱自己”,而应该是“爱做自己”。
如果你的目标是“爱自己”,那你的关注视角是从外部指向你自身的,于是“爱自己”变成你不断站在旁观的和自己无关的角度,尝试去召唤你对你自己的爱,尝试去努力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你觉得你能爱的人。
如果你的目标是“爱做自己”,那你的关注视角是从自身指向外部的,于是你可以从内向外去掌握你的人生,你可以根据你的快乐感和意义感,来做你的决定,过你的日子。
做主体,而不是客体。你怎么看自己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过出什么样的日子。是你在掌握你的生活,而不是你的生活在掌握你。
评论:写得太好了。我整个看问题的视角都变了。 source
想象一下
当别人有意或无意间触犯了我们的边界的时候
我们想的不是去惩罚或攻击这个人
而是想办法去沟通和理解
想象一下
当出现问题和纷争的时候
我们想的不是证明对方的错误
让对方遭受最严重的“后果”
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受到伤害的人有没有得到解救
找出真正公正的处理方式
这样的思考方式
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
如果社会采用这种思考方式
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source
奇怪的小爱好常常能让人改变对世界的理解。
如果你开始玩钩编或者针织,你会发现你看围巾看毛衣的时候能看到之前忽略的各种细节。
如果你开始学习辨认植物,你会发现你一眼就能认出哪个植物的树叶是对生的,哪个植物的树叶又是互生的。
如果你开始学习观鸟,你会发现你每次听到鸟叫时都会专注起来,每一声鸟叫都是那么有意思。
快去培养一些奇怪的小爱好吧。 source
那些我永远不会去寻求建议的人不请自来给我的批评,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。 source
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很多人会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。你的父母和家人,你朋友的父母和家人,学校的老师和校工,组织少儿活动的图书管理员,等等等等。然后你还有很多很多同龄的朋友,对你们来说,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到了你上大学的时候,虽然没有那么多人会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,但还是有不少。学校有寝室内部的活动,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,有各种不同的社团和组织。你身边有很多朋友,都住的离你非常近,你们上学放学时同一个时间,关心的事情也很类似。自然而然的,你找到了很多有共同语言可以一起玩的人。
然后你大学毕业了,上班了,工作了,开始独自生活了。很少人会再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。如果要参加有意思的活动,你得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。那些活动可能并不会打广告给你知道。那些活动可能并不在你平时上班下班出门吃饭的路上。你的很多朋友搬到了离你很远的地方,你们上下班时间可能完全对不上,你可能再也不能自然而然遇到朋友然后自然而然一起出去玩了。如果想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,你必须提前安排好时间和计划。
这是很大的转变!而且如果你有了小孩,不仅没有人给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,你还要去给你的小孩准备有意思的活动。这时候,也许你会觉得,天呐,这个世界怎么变得这么无聊了,怎么什么我喜欢的活动都没有了。
但其实不是这样的!世界没有变得无聊!虽然人们不再准备好有意思的活动递到你面前来了,但你永远可以为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有意思的活动! source
如果在你心里,做坏事的都是坏人,坏人又是无可救药也没有任何好品质和其它人完全不同的一类人,那你很可能会因为刻意无视而纵容那些你心中“并不是坏人”的人去伤害别人,你自己也很可能因为从不考虑“自己会伤害到别人”的可能性而在无意间频频造成伤害。
这一切,恰恰都是源于这种误解 —— 所有坏事都是那种很特殊的“天性残忍恶毒”的人做出来的,而你自己又绝非其中的一员,因此绝不可能做出坏事。 source